护理SP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辅导 > 护理SP

护理防护:病房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

2017-06-28 58 来源:本站

 

前言:

        为了帮助全国医科院校、医疗机构、SP会员单位和教学基地的医护教学人员及时获取更多学习信息,SP教指委将不断提供优秀的医学论文精品汇编供大家参阅。以下是我们推荐的论文汇编之一:

 

病房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防护

郭彤

——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

 

        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群体,有研究证实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和乙型肝炎病毒(HBV)在内的20多种病原体均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,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,截止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,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.2%。探讨发生针刺的原因,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刺伤的发生,是保持健康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。

 

1、发生针刺伤的原因:

(1)操作中被针刺伤   在回收废弃针、毁形浸泡及拔取针、加药及重套针帽等操作环节均容易被刺伤,其中加药及收取废弃针,误刺伤频率最高。这些与在工作中养成的不正确习惯动作有关。

(2)不良的工作环境   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是导致被刺伤的客观原因,因此认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。

(3)不遵守操作流程   操作后回套针帽、将血液标本注入试管时取下针头。

(4)外界的因素    针刺伤与工作紧张程度、工作量、从事职业性质、性别、工龄、防护措施、防护教育、性格特征、领导重视、防护意识等因素明显相关。

(5)防护意识淡薄   目前医院控制感染主要是针对病人,而对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重视不够,按照操作常规护士再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是否应当戴手套,均没有明确说明。

 

2、发生针刺伤后处理:

一旦发生针刺伤,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,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,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;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;伤口冲洗后,应当进行消毒并包扎,并按“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”做好登记、报告、评估暴露级别、随访等方面工作。

 

3、防范针刺伤的有效对策:

(1)加强教育   对临床一线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、教育,对新护士介绍职业防护基本知识,督导护士遵守规章制度、执行标准操作是非常重要的。

(2)<1>锐器安全操作方法:①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锐器,任何时候应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静脉注射装置:静脉穿刺和静脉注射时应戴手套;当给意识不清的病人使用锐器时,应有助手协助。②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,不应超过盒子的3/4;绝不能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;锐器盒应放置在齐腰部方便使用的位置,这也包括抢救药品及心肺复苏设备;不可放置在地板上;不要用手将锐器传来传去;在运送用过的注射器前,特别是运送装有动脉血样的注射器,要用移去针头的器具先移掉针头,再封上一端为盲端的套壳。

 

<2>处置锐器的方法:①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,用过的针头应立即放入坚固的硬质锐器收集器中,不能将使用过的锐器放在医疗垃圾袋里,禁止用手回套针帽;②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和其他垃圾;③为防止发生针刺伤事故,应尽量配备小型针头毁形器等注射针安全处理装置。

<3> 装备和使用改进的医疗用品   安全针头注射器、输液器、负压标本试管采血器,尤其是不暴露针头的抽血器,无论是抽血、输液,还是污染后的处理销毁,均无机会刺伤护理人员。

<4>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  国外研究表明,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地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。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,保持光线充足,空间宽敞,操作区域整洁;还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,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器废物的容器等设施;配备手套等必要的隔离设施,改善和建立合理的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处理方法,如直接丢入塑料盒内送去焚烧等。

<5>改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  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,要求护士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,任何时候如果要接触血性物质均应在操作前戴手套。尽管戴手套不能防止扎伤,但有可能减轻扎入的深度,使进入皮肤内的血液量减少,从而降低被感染的危险,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戴双层手套。

<6>加强高危科室、高危人群的防护   对高危科室应完善防护措施,如接触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应预防接种疫苗。为医护人员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,实行弹性排班,减少医护人员职业紧张,避免在过度劳作下发生医疗事故及意外(如夜班工作)。

 

 

以上文章节选自《中华护理学会百年庆典-论文汇编》

SP教指委向原作致敬!

在线填报

姓名
电话
电子邮箱
验证码
上传附件
请上传jpg、gif、png、 jpeg、doc、zip、rar
后缀的文件
确定提交